心理健康:撑起中职生一片守望幸福的蓝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8-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 俞国良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只依靠传统的德育是不够的,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既治标又治本的独特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众所周知,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但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忽视理想、兴趣、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改革的需要。

  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有效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提升职业心理素质等,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其次,传统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说教、灌输”为主,其方法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导法、调适法、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再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第三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的范畴,无疑为此标上了最好的注释。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学生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实现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年龄阶段。调查发现,目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中职生总数的15%左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嫉妒、自卑、焦虑、逆反心理和早恋等不良心理状态;他们总体的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呈V字形,即二年级最低,一、三年级基本持平。简言之,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意识,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这是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有鉴于此,我们热情希冀,心理健康真正撑起中职生一片守望幸福的蓝天;衷心祝愿,心理健康真正成为一个成就人才的摇篮;虔诚祈祷,心理健康真正奠基一项温暖人心的工程。

  让我们携手,一起走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殿堂。

上一篇:学生心灵之窗怎样打开     下一篇:【实践进行中】